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追本溯源寻古迹  以学为本思为翼》。

探寻古都神韵,传承中华文明。2019年3月27日—31日,十堰外国语初级中学七年级全体师生赴古都西安成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研学旅行。我们载着求学梦,带着对古长安城的向往,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古都,用我们的足脚行进、目光所及来填充课本的留白和课外拓展,在这行学相宜的旅途中,去实践、去探索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知行合一。

研学旅行,学习是初衷。一千多个行李箱的滚轮轧过盲道,笃笃声匝地而起,仿佛那马蹄的飞响,翻飞声响中,我们以求学之真叩动这三秦大地的门辅,只为探寻封存在青史诗词中的民族根脉;地面上一道道细小的凹槽沿着远方,好似穿越时空的密道,槐花飘洒中,我们拨开历史的烟云聆听回荡在久远墙垣间的盛世强音。登上古朴厚重的古城墙,凭空眺望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远方,如今依旧灿烂辉煌!我们参观史诗级的秦始皇兵马俑,被大秦帝国驰骋宇内的赳赳气势所震撼;我们走进人杰地灵的崇文塔景区,感受着道家、儒家思想的精华,领会老子的上善若水,体悟孔子的仁义春秋。我们融入高陵场畔农耕文化主题博览园,回望炎黄先祖伟大生存智慧;我们聆听大小雁塔神话般的历史故事,朴素的佛教生动起来。在华清池大剧院领略了一部大型实景“影画”—《1212西安事变》,动容于张学良将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为国舍家的场面;在秦皇大剧院,观看了大型舞蹈《秦俑情》,品味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西安工业大学是我们研学最后一站,在干净整洁的大学校园,我们切身感受了身为985高校学子的才俊气质和鸿鹄大志。忆岁月峥嵘,一枝一叶总关情,赞春华秋实,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研学走过的每一步,都将成为宝贵的财富,多年以后回望来时的路,今天的一切都将成为最美丽的过往。

研学旅行,安全是前提。一路行来,一路伴。我们70多位老师、辅导员在本次的研学旅途中,时时刻刻陪伴在同学们的身边,有你们行走的地方就有他们关切的视线。你们的冷暖、你的安全、你们的快乐,你们的安全无恙是我们一行的最大心愿。研学途中,部分班级的个别学生身体抱恙,王慎陆老师、刘涛老师、张辉老师、索琴老师、王淑琪老师寸步不离的陪伴身边。“儿行千里母担忧”,研学在外,我们的张朝荣董事长和张黎总校长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安危、冷暖。直到昨天晚间十点,等到全体同学都平安返回学校,各位领导才算安心。

研学旅行,参与是关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崇文塔前,同学们追随孔子身着汉服虔诚地向我校的老师们行拜师礼;并立下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铮铮誓言。在华清池的飞霜殿前,我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朗读着《少年中国说》。在同学们的心中,早已种下了“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的种子,会将宋代大儒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续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家胸怀践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早已不再熟知卷起裤腿在田垄间捕鱼的乐趣,不再读懂秋收的丰硕和喜悦,不再认知农耕交予的辛勤之道。但在农耕体验馆,在灼灼烈日下,我们亲手剥玉米、耙地、摇风车、抡连枷,我们置身于五六十年代农耕生产和农耕生活的快乐中,我们体验五谷杂粮细做,感受人生百味、酸甜苦辣。

我们绘制马勺、制作面塑陶俑,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在溯源寻古时,以学为本,以思为翼,向着明天、向着梦想,一步一步迈进!

研学旅行,思考是根本。研学旅行,升华是追求。研学旅行,进取是使命。回味昨日,我们研学在路上,展望明天,我们不再才疏学浅。斑驳的城墙,铭刻着不朽的过往。

第一、研学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进了古长安,登上了古城墙,看到了护城河,走近了崇文塔,触摸了秦汉唐,见到了兵马俑,沉寂在华清宫,游览过五间厅……孩子驻步历史的发生地,如同站在历史教科书上,虽然历史无法还原,虽然物是人非,但无数的历史物证却成功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历史对孩子们很慷慨,只要孩子们用心去读,历史便毫无保留地分享。

第二、研学是文化之行文明之旅。十三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七十四位帝王的文韬武力,不计其数的唐诗名篇,青史留名的诸子大家,让西安这座古城的每一砖一瓦都充满文化气息。青铜之冠一二号铜车马的铸造,尽显秦人的精湛工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落笔。作为中国人,只要走进西安,便会情不自禁地收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第三、研学是带你前行有我相伴。此次西安之行,可谓是声势浩大,76位教师带领着1057名学生一路西行,研学课程和食宿安排实现无缝对接。虽然学校在组织研学活动方面拥有大量丰富的经验,但师生训练有素的表现依然让人十分欣慰。孩子们不仅没有表现出意料中的娇气,相反表现得极度自立和自律。晚间孩子们在酒店住下,老师们轮流在大厅守护,敬业精神好不令人感动。

第四、研学是撼动生命勇往直前。一个伟大的民族正走在全面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成为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人和践行者。在西工大、西安交大的教室和实验里,中华骄子正在从事航空航天等世界前沿科技的攻关;在研学旅行的队伍中,同样有许多有志少年,对中国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无限向往。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口号已经喊响,我更相信这些拥有家国情怀的少年们一定能够做到。

风劲帆满海天阔,以学为本思为翼。七年级的学子,在为梦想歌唱,我们把“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的理想播撒在西安关中土地上,一片丹心彻骨,只做中华好儿女,正义盈胸争当外校少年郎。

——王丹丹

《满载理想行囊  回归感知得失》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七(26)班的徐一铭,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5天研学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借此机会,我要感谢一直以来对我默默关心的老师们,感谢与我同窗学习的同学们,是你们让我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我在这里感谢你们。还要感谢工作劳苦、给我们灌输知识的辅导员,虽然已经分别,但我不会忘记他对我传授知识时的孜孜不倦。

在这持续5天的研学活动中,我们七年级同学深刻地了解了西安——这个13朝古都的历史文化。我们参观了威武霸气的兵马俑、雄伟壮丽的明城墙、拥有悠久文化的崇文塔……其中,最使我心胸震撼、赞不绝口的莫不过12.12西安事变与高陵场畔了。

《12.12西安事变》是中国第一部纪念、讲述西安事变的旅游演艺项目。全剧60分钟,通过烽火古城、矛盾激化、匆匆密谋、箭在弦上、枕戈待旦、大战在即、枪声破晓、统一战线、世事沧桑等十幕剧情,利用高科技舞台手段,结合电影艺术和戏剧艺术的表现方式,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西安事变”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整个影片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句话: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自己的,更不是打大学生的,我们是打日本人的!张将军把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想,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中国光辉下的中学生,既不用经历战火,也不用张学良将军那样在战场上报效祖国,但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发奋学习,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没有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我们国家的伟大进程不会有这么快,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怀念和敬仰!

高陵场畔农耕文化生态观光产业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通远镇仁村。全园展示了关中地区传统的农、工、商、牧、副、渔等平民生产生活文化遗产,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科普休闲的好去处,为子孙后代保留下一份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在这里,我们可以游泳、戏水,划船,戏沙;参观农业系列博物馆,欣赏国家一级文物,品味五千年中华农耕文化;观赏葫芦庄园,观看斗羊、斗鸡表演;空手抓鱼,吃水果,喝茶,小吃街美食,人民公社大锅饭等数十种项目。玩遍场畔,吃遍场畔,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其中,有两个博物馆,分别陈列了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工具,这些工具体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很多工具我都是第一次见到,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知道了它们的名字和用途,我心里不禁感叹道,我们的民族真是一个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呀!

这次的研学活动,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也许这就是“研学”的含义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指引着我们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感悟生活……它是一种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也是一种更为广泛的学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才干,更新观念,吸收知识,拉近感情。我们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另一个课堂、另一片天地增长知识、锻炼意志、丰富阅历。

最后,祝老师们在工作中事事顺心、兢兢业业!最后,祝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学业有成、更上一层楼。

最后,德育主任龚江勇宣读文明班级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