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进入第三天,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各班级的研学活动有序进行。走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孩子们折服于大秦帝国驰骋宇内的气势;步入闻名天下的华清宫,孩子们有幸运见到西安事变史诗般还原;参加隆重的汉礼汉服仪式,孩子们体味到汉礼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入高陵场畔农耕文化主题博览园,孩子们惊叹于炎黄先祖伟大的生存智慧;聆听大小雁塔神话般的历史故事,孩子们拥有了朴素的佛教情感。

领略雄风  一览秦始皇兵马俑

耀耀大秦,泱泱华夏,褪去尘土,重现雄风。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一建在公元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无一雷同的造型、大匠运斤的神韵向世人展示着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其建造年代、建造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震惊世界。

此处修建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护陈列大厅外,还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

这浩大的地下工程,浓缩展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治世雄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同学们被眼前的壮观场面所震撼,虽显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化为尘土掩埋,当这些陶佣重见天日,重新焕发出当年的姿容,凛然霸气若隐若现,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带同学们回到热血尚武、杀敌报国、刀光剑影的古战场。

听讲解员说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全年365天都开放上班,考古工作者就在现场进行修复工作时,同学们难掩敬仰之情,纷纷表示,每一个伟大的考古发现背后都有默默奉献的考古工作者,作为学生也应当以“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要求自己,以“匠心”奋斗坚守,以“匠心”铸人筑梦。

品寻芳华  不忘历史悲凉浮沉

“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华清池,亦名华清宫,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倍加垂青这块风水宝地,在此修建离宫别院以作游玩享乐沐浴之用。

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精彩讲解,品寻前人芳华,面对眼前古色古香的名汤名池遗迹感触强烈,踏足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聆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始皇温汤戏神女、唐玄宗专宠杨玉环、慈禧驻跸、张学良哭谏蒋介石等振聋发聩的历史事件……一处处遗迹呈现眼前,一幕幕场景浮现脑海,所见所闻无不让同学们深深感受着西北地区的苍凉壮阔,历史留存下的悲凉沉浮。

华清池还有一个有名之处,在于它是西安事变的发源地。今天我们共同领略了一部大型实景“影画”—《1212西安事变》。

从进入剧场大门开始,演出便通过高科技将同学们拉入剧情之中。他们行走在高度还原历史的场景通道中,经过一个个由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威严的将军、请愿的大学生、游行的老百姓、持枪的士兵。观众在开演前的15分钟并不是直接在观众席就座,而是“融入场景”回到1936年12月11日西安事变爆发前夕,跟随大学生们向张杨两位将军请愿,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整场演出中,同学们跟随演出感受剧情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成为演出的一部分。走进《1212西安事变》,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脚下“战火纷飞”,“子弹”从头顶飞过!

当过往成为云烟,唯独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不能被遗忘,当同学们亲眼目睹遗迹残骸,沉浸于历史的反思,更为深刻体会到“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意义。

  传承文明 感受国学魅力

依照研学计划,师生前往崇文塔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走进崇文国学馆,学习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文化,了解中国在文字、建筑、医药、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发展与成就。在三秦非遗博览馆同学们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观赏华县皮影、合阳提线木偶、泾阳茯砖茶制作技艺等8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享受传统文化艺术表演的同时,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知识,感受到了三秦大地灿烂的文化及悠久的历史。在国艺秦腔馆,同学们学习了解秦腔艺术,秦腔的发展历史。走进陕商文化博览馆,学习了解陕商文化,陕商发展历史及陕商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就是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在旅行中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绘制马勺脸谱,提笔感受书法艺术,在面塑体验馆体验面塑文化,在崇文塔广场进行腰鼓体验。从听、看、到动手实践,同学们在享受互动体验的同时,更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知识,使其得以更好的传承。并通过展陈实物及传统礼仪、文化生活等互动体验项目亲身体会陕商、秦腔、国学、非遗文化的魅力,领略传统文化的厚重之美。

走进农耕 体验人间百味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早已不再熟知卷起裤腿在田垄捕鱼的乐趣,不再读懂秋收的喜悦,不再认知农耕交予的辛勤之道。为了让外国语的学子们体会高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走进了场畔农耕文化博物馆,孩子们置身五六十年代农耕生产和农耕生活的场景中。

斑驳的石磨碾子,锈迹累累的叉车,随着它们回到大生产时代:剥玉米、抡连枷、绞风车、摇纺车、耙地……体验那泥土满身、单纯轻松却又不曾经历的年代。这里土培茅房,错落有致,酒坊茶楼,书房画室,青砖路面蔓延向前,在这里,我们领略了五谷杂粮细坐,感受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同学们满脸汗水乐在其中。

通过这次观赏,我不仅了解了历史,也有所感悟:通过这次舞台剧,我看到了历史长河中张、杨二人所具备的勇敢无畏与民族大义,也看到了演员们通过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力量,让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西安事变。虽然西安事变已经化为历史上的过眼云烟,但是,那些为了中国的未来而奋斗反抗的精神,仍然在中国的上空中飘荡,激励着一个又一个青年人为投入中华崛起复兴的事业中去。我相信,虽然已成历史,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七(18)班 常怡然

我这次感触很深,想想那些革命先烈用血换来的和平,我们不应该珍惜它吗?中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要把它辉煌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今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让中国更加昌盛,更加富强。

西安事变离我们远去,但这件事牢牢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上。西安依然美丽,我们要寻找美的眼睛写西安的魅力。

——七(23)班 熊俊博

整个影片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张学良将军说的一句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是打日本鬼子的!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虽然不能像张学良将军一样保家卫国,但我们作为学生应该付出自己的知识,为国家为我们的民族而努力奋发图强,我相信,这种坚定的信念一定会永远在我们心中传承下去!

——七(15)班 刘艺如  

看完了这场舞台剧,我感触很大。除了那精彩绝伦的表演,巧夺天工的舞台配置,更多的是那背后沉重的故事。

如今,我们之所以能幸福快乐的生活,是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去浇灌,去铸造,为我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未来,在感叹国家来之不易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好地去学习,履行我们作为中学生的使命,只有先管好了自己,它可以惠济他人,造福社会,改造国家。我们不仅仅需要嘴里的口号,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不能只做一个口中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七(7)班 裴梓翔

走出演厅,我意犹未尽,刚刚的演出使我热血沸腾!整个影片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句话: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自己的,更不是打大学生的,我们是打日本人的!我想,我们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中国,新时代的光辉下的学生,不用经历战火,也没有机会像张学良将军那样在战场上报效祖国,但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发奋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为新时代的建设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七(6)班 施雅文

今天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华清宫观看《12.12》。这场演出给我以​感动、以愤怒。

我们现在是中学生了,我们要想张学良同志学习去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可能不能像张学良同志那样​用鲜血保卫国家,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知识来丰富我们的国家。我们始终要记住一句话“少年强中国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七(15)班 高静雯

研学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进了古长安,登上了古城墙,看到了护城河,走近了崇文塔,触摸了秦汉唐,见到了兵马俑,沉寂在华清宫,游览过五间厅……孩子驻步历史的发生地,如同站在历史教科书上,虽然历史无法还原,虽然物是人非,但无数的历史物证却成功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历史对孩子们很慷慨,只要孩子们用心去读,历史便毫无保留地分享。

研学是文化之行文明之旅。十三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七十四位帝王的文韬武力,不计其数的唐诗名篇,青史留名的诸子大家,让西安这座古城的每一砖一瓦都充满文化气息。青铜之冠一二号铜车马的铸造,尽显秦人的精湛工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落笔。作为中国人,只要走进西安,便会情不自禁地收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研学是带你前行有我相伴。此次西安之行,可谓是声势浩大,76位教师带领着1057名学生一路西行,研学课程和食宿安排实现无缝对接。虽然学校在组织研学活动方面拥有大量丰富的经验,但师生训练有素的表现依然让人十分欣慰。孩子们不仅没有表现出意料中的娇气,相反表现得极度自立和自律。晚间孩子们在酒店住下,老师们轮流在大厅守护,敬业精神好不令人感动。

研学是撼动生命勇往直前。一个伟大的民族正走在全面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成为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人和践行者。在西工大、西安交大的教室和实验里,中华骄子正在从事航空航天等世界前沿科技的攻关;在研学旅行的队伍中,同样有许多有志少年,对中国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无限向往。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口号已经喊响,我更相信这些拥有家国情怀的少年们一定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