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他的瑰丽,诗作有他的诗眼。无论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笔下流淌出的千古诗篇,亦或是大千世界中被大自然勾勒出的欣欣向荣的良辰美景,他们巍然屹立,熠熠生辉,近在咫尺。然而对我而言,最令我心醉的是诗篇中的诗眼,是引领我成长的黄金。

初忆,儿时常常是在母亲的吟哦声中入睡。虽然只能在半梦半醒之中不知不觉记住些诗眼,不知其意,却也乐此不疲。是偶然听见鸟鸣后张口就向母亲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或是指着炊烟手足舞蹈:“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童年少了些挖坑刨土,疯闹于街市的小乐趣,但懵懵懂懂间闯入了数字诗的奥秘世界,开启了体味风景诗画的大门。再忆,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步入白居易笔下为人称道,清新秀美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之景。白居易把这曾谙的江南春色描绘的生机盎然,诗意如画。便是从那时起,领悟了诗意的我一面向往起那江水之绿胜似蓝草,江边之花在映照之下胜似火焰的江南,一面开始自发地阅览更多的诗中景致,探寻不同画意的诗眼。

如今是时常坐在书桌前掩卷沉思。阅读诗集,从诗眼中拓宽视野,让绝妙文辞流泻于心怀,别有一番意趣,回味再三,其中自有大美存焉。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清尘,忙杀看花人。”当读到李煜的这一首《忆江南》时,回想起白居易的词,发现二者有异妙之处。李煜的词异在它以人衬景,描绘江南。于是在细细品读中,甚是喜欢了。江南春色南北有异。南方因气候更为温暖,所以与北方之比,是日更和煦,风更柔和,水更清亮,绿更意浓;是更草丰树茂,鸟啼燕啭,越发动人。李煜五字“南国正芳春”恰是点出这般更为丰韵饱满的江南春之景意。下一句又勾写游船轻漾,笑语欢歌,丝管齐奏,悠扬正雅,在江上萦绕不绝。应是大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之意。江面翡翠绿意,映照媚姿妖娆或是温婉婷婷的柳,色调汇映,终成山水画意;船舫聚散,江浪荡荡,细波漾漾。而慕名游春的马车踢踏着滚滚出城,扬起阵阵轻尘,缱绻着空中飞舞盘旋着的绒绒柳絮,又是一派繁忙景象。同是“看花人”,却描绘出如此细腻倾城的人间画卷。

再后来,当如愿站在憧憬之地时,在江水绿如蓝,江花红胜火的江南风光中翻开揣在怀里的诗集,一瞬间像是穿越了时空,读到了那时景中的诗者情致思想。

李煜的这首词不像出自一位帝王君主之手,倒像是江湖游历四方,闲思风景的文人散客小憩之作。透出令人由心舒适的安谧温暖柔情的闲逸弦调,缠绵进心绪。体味李煜的心情,不知是对国家政史的厌倦还是对父亲努力维护留下的山河的赞叹,还是两者具备。国家劳务之下,还能静心吟诵风华景致,一份对自由不羁的向往是让人敬佩和心怜的。无疑去与不去那样一个地方,只要翻开诗集,你就能看到大好河山。

追忆与诗相伴的岁月,实在是一件美好的乐事。细数闲暇时光里对性格和心灵潜移默化的温和洗涤,或是情绪消极满目惨败景象时,流连诗篇,得到令人心思激荡,乐观积极的慰藉,赏诗人就如“看花人”,犹如身临其境已变换时空和情绪,融入诗里。诗篇中的诗眼是我生命中的黄金,我把他看的很重要。他在我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他给我了一个可以静下心的空间,一个可以徜徉无畏的港湾,以及一双寻找美和共鸣的眼睛。

诗书能提高人的修养,而只有人魂修养的深厚才能凝结更为璀璨的民族魂。鲁迅的弃医从文说明思想是不可愚的。精神食粮比任何物质都要来的充实。正如习大大所勉励的:“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人有知识,则有力矣。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自觉奉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作为新时代的当下学生,必将接过历史接力棒,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献出自己的黄金。